Mantle:以模块化设计实现以太坊Layer2可扩展性突破

avatar
CoinVoice
1年前
本文约3884字,阅读全文需要约5分钟
Mantle模块化设计:为解决区块链三难困境提供新思路

作者:Daniel Li, CoinVoice

Mantle 是一个基于以太坊的 Layer 2 解决方案,它采用了一种独特的模块化设计理念,成功地实现了可扩展性的重大突破。Mantle 不仅仅是对以太坊 Layer 2 解决方案的改进,更是对整个 Web 3 生态系统的推动和升级。其模块化架构、数据可用性、多方计算和分散排序器等功能,正在组合成一个有前途的技术堆栈,为区块链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目前,Mantle 的测试网已进入第二测试阶段,预计将在 2023 年第二季度或第三季度部署代币 MNT 并上线主网。Mantle 的诸多功能和优势,使其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区块链项目,也为整个区块链行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sdfsdf

Mantle 模块化设计:为解决区块链三难困境提供新思路

Layer 2 是当前竞争最激烈的赛道之一,已经涌现出不少成功的案例。但仍有源源不断的新的 Layer 2 公链出现。一方面,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场景的扩大,Layer 2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这为后来者提供了加入的机会。另一方面,Layer 2 技术的发展还远未达到极限,仍然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可提升的空间。而不同的 Layer 2 公链可能具有不同的设计思路和技术方案。因此,尽管 Layer 2 赛道已经拥有众多明星公链,但仍有后起之秀一鸣惊人的机会。

Layer 2 的本质是在不影响安全性的情况下,尽可能提高以太坊的可扩展性并降低费用。然而,这条道路上存在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即区块链三难困境。所谓区块链三难困境,是指在当前的区块链技术中,存在着可扩展性、安全性和去中心化三个问题,它们之间存在互相制约的关系,因此很难同时解决它们。

Mantle:以模块化设计实现以太坊Layer2可扩展性突破

Rollup 是目前最为主流的 Layer 2 扩容方案,它通过在链上提交交易的摘要来实现扩容,并且能够保持链上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然而,Rollup 仍然无法完美解决区块链三难问题。例如,Optimistic Rollup 采用乐观执行方式,需要等待链下的交易执行完成才能提交链上状态,因此处理速度较慢。而 ZK Rollup 虽然避免了链下执行交易,但它需要进行零知识证明的计算和验证,因此需要更多的计算资源。

Mantle 也是一种 Rollup 的 Layer 2 扩容方案,但它在原有 Layer 2 解决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并首次将模块化设计引入到 Layer 2 技术中。Mantle 将区块链网络分为三层:Ethereum 处理结算和共识,EigenLayer 用于数据可用性,Mantle 则处理执行。这种分层设计可以大大提高网络速度并降低 gas 费用。同时,Mantle 结合了模型化框架和改进的数据可用性特性,重新审视了区块链中许多移动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数据可用性、性能和安全性等方面。与其他 Layer 2 方案不同的是,Mantle 的模块化架构不仅承诺具备超强的可扩展性,还保证顶级的安全性。

Mantle:以模块化设计实现以太坊Layer2可扩展性突破

Mantle 的模块化设计为长期以来制约区块链发展的区块三难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Mantle 将区块链网络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每一层都可以独立于其他层进行定制、升级和扩展,从而创建一个更加健壮和高效的系统,而不是笨重的单体系统。此外,不同层级间负责不同的功能,降低了各模块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这种设计也使得 Mantle 能够在保证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的同时,提高可扩展性,突破区块链三难困境的制约。Mantle 能够在明星众多的 Layer 2 公链中脱颖而出,其模块化分层设计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Mantle:模块化设计引领 Layer 2 扩容技术升级,实现可扩展性突破

Mantle 推出的重大意义不仅在于首次将模块化设计引入到 Layer 2 扩容解决方案中,更重要的是对现有 Layer 2 基础设施进行了重大升级。Mantle 的模块化架构、数据可用性、多方计算和分散排序器功能正在组合成一个有前途的技术堆栈,这将彻底改变 Web 3 生态系统并实现可扩展性的重大突破。

模块化架构

Mantle 模块化设计将区块链网络划分为交易执行、数据可用性和交易确认三个独立的层,由不同级别的网络参与者运行,从而大大降低了网络中的 gas 成本并提高了整体性能。Mantle 利用模块化分层设计增强了区块链操作的核心功能,并解决了区块链的可扩展性、安全性和去中心化三难困境。

与L1网络上的全节点验证器不同,Mantle 网络的每一层都完成了特定的工作,每个用户都在相同的安全级别上操作,从而提高了网络的效率。此外,分层设计还使得 ZK 证明和欺诈证明等技术更易于执行和验证,因为它们无需检查每笔交易的有效性,这可以节省节点上的检测时间。

Mantle 模块化的架构也让其更容易引入其他优秀的解决方案或技术,例如在数据可用性上与 EigenLayer 合作,引入多方计算器和欺诈技术等,通过将这些技术组合成一个非常有前景的技术堆栈,Mantle 为 Web 3 生态提供了一个更具可扩展性和安全性的扩容方案。

Mantle:以模块化设计实现以太坊Layer2可扩展性突破

数据可用性

EigenLayer 是一种重新抵押协议,它使用以太坊现有的信任网络来允许第 2 层解决方案来保证数据可用性。同时,安全性保持在与以太坊主网相同的水平。Mantle 利用 EigenLayer 的数据可用性解决方案,称为 EigenDA。EigenDA 是一款在以太坊上构建并推出的数据可用性中间件产品,利用 EigenDA 来充当数据可用性层,可以为其服务的协议带来更便宜和更高的带宽,据称 EigenDA 可以将现有以太坊网络的处理速度提高近 200 倍。

此外,Mantle 还将利用智能合约在链上启用 BIT 代币质押,让 BIT 质押者可以参与支持 Mantle 的数据可用性需求,并获得额外的收益机会。这种解决方案不仅能够保证数据可用性,还可以为 BIT 代币赋予额外的效用。

多方计算(MPC)

在计算方面 Mantle 引入了一种先进的计算技术,这种技术被称为多方计算(MPC)。MPC 技术允许多个参与方进行计算,而不会向其他方暴露数据,从而降低了 Layer 2 执行结果的信任风险。为了实现多方计算,Mantle 引入了特殊的 MPC 节点,这些节点独立计算块的状态转换,并提供签名以验证状态转换的有效性。

通过使用 MPC 技术,Mantle 能够将当前的 7 天欺诈证明挑战期缩短至 1 至 2 天。MPC 节点的独立计算使得节点能够更快地确认块的有效性,从而使整个网络更加安全和可靠。随着越来越多的节点签署区块,集体区块有效性置信度也将增加,进一步加速确认块的速度,缩短挑战期,提高整个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Mantle:以模块化设计实现以太坊Layer2可扩展性突破

去中心化定序器

传统的 optimistic rollup 模型中,只有一个 Sequencer(定序器)由 rollup 的核心团队操作。当用户的交易记录在第 1 层时,他们将收到即时的“软确认”。虽然这看起来很不错,但依赖单一团队来操作定序器会导致单一错误源。为了避免这种情况,Mantle 采用了去中心化定序器。

通过去中心化定序器,Mantle 为任何人提供了参与一组无需许可的第 2 层区块生产者的机会。这些生产者将会受到 BIT 奖励的激励,并从通过生产区块获得的任何最大可提取价值中受益。多个定序器节点也增强了 Mantle 网络的弹性。此外,Mantle 还会让这些去中心化定序器之间进行轮换,这样可以显著降低网络出现单点故障或受到审查的风险。未来,Mantle 还将逐步实现定序器的去中心化,这将实现更加安全可靠的出块过程。

欺诈证明

在乐观模型中,Rollups 假设网络参与者具有良好行为,这意味着他们会遵守协议规则,不进行任何欺诈行为。但是,如果某些参与者意图欺诈,那么就需要通过欺诈证明来检测和纠正这些行为,以保护网络的完整性和公正性。

然而,目前链上验证者只能在较低级别的虚拟机中执行指令,这导致了一些问题。欺诈证明需要在 EVM 客户端中进行修改,以便链上验证者可以对其进行解释。但是,这样的修改可能无法得到验证,因为链上验证者基本上对欺诈证明的制作者视而不见。因此,这会干扰注入以太坊客户端的信任最小化。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Mantle 采用欺诈证明技术来生成和验证欺诈证明,同时直接使用 EVM 指令来进行编译和验证。这样,所有以太坊客户端都可以与一个通用的证明系统进行公开交互,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验证者、编译器和客户端之间的信任假设。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减少链上攻击和欺诈行为,保障交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也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吞吐量。

BitDAO 与 Mantle 合并,共同打造 Web 3 生态系统

一个项目要想成功,不仅需要有技术优势,还需要充足的资本支持。在这方面,背靠 BitDAO 的 Mantle 可以说是毫无后顾之忧。BitDAO 是目前全球最大的 DAO 组织之一,其金库储备资产高达 38 亿美元,去年 6 月还融得了 2.3 亿美元。作为 BitDAO 的核心产品,Mantle 的发展得到了 BitDAO 资金的全力支持。早在今年 2 月份,BitDAO 就发起了一项提案并经社区投票通过,决定成立一个 2 亿美元的 Web 3 生态基金 Mantle EcoFund,以促进开发人员和 Dapps 对 Mantle 网络的采用。

近日,BitDAO 又宣布将与 Mantle 合并。BitDAO 社区成员通过治理提案 BIP-21 批准了合并。根据该提案,BitDAO、Mantle、BIT 生态将统一命名为 Mantle,现有的治理和 DAO 将被称为 Mantle Governance,BIT 代币也将转换成 Mantle。据悉 Mantle 开发人员透露,此次合并后,Mantle 将会从 BitDAO 继承近 3 亿美元的稳定币储备和超过 270, 000 ETH(4.85 亿美元),这笔资金将在资助 Mantle 的扩展和更广泛采用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根据 Mantle 公布的路线图, 2023 年 1 月 10 日 Mantle 已上线测试网, 5 月份测试网进入了第二阶段“Ringwood”中,该阶段将引入计划中的技术进步。其中,关键功能包括欺诈证明集成以增强安全性、多方计算(MPC)验证器节点的加入、数据可用性(DA)节点以及对代码库启动外部审计等。这些技术进步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 Mantle 的性能和安全性,从而使其在 Web 3 生态系统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Mantle:以模块化设计实现以太坊Layer2可扩展性突破


此外,Mantle 还计划在 2023 年第二季度或第三季度部署代币 MNT 以及主网上线。在生态方案,尽管 Mantle 主网尚未正式上线,但是在 Mantle 的官网显示已经有 30+的 Dapp 成功部署。其中 Gaming 板块更是占据了半数,可以看出 Mantle 生态在 GameFi 赛道投入了很多资源精力。押注游戏赛道会成为 Web 3 Mass Adoption 的下一个爆发点。这也与 Mantle 本身高性能低费用的优势所契合,

总之,BitDAO 与 Mantle 的合并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发展,将有助于 Web 3 生态系统的进一步繁荣。双方将凭借强大的资金实力和技术优势,共同推动 Web 3 生态的创新和发展,为用户带来更加丰富的应用体验和价值。随着 Mantle 网络的不断扩展和优化,以及更多 Dapps 的加入,BitDAO 与 Mantle 合作共建的 Web 3 生态系统也将为整个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引领 Web 3 时代的发展潮流。

总结

Mantle 是首个将模块化架构与以太坊区块链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完美结合的 Layer 2 解决方案。其独特的模块化理念为区块链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为以太坊生态系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前景。随着 Mantle 各项技术的不断完善,它将引领以太坊第二层模块化设计的新时代,实现可扩展性的突破,我们可以期待 Mantle 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并为区块链技术和 Web 3 生态系统的长期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原创文章,作者:CoinVoice。转载/内容合作/寻求报道请联系 report@odaily.email;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ODAILY提醒,请广大读者树立正确的货币观念和投资理念,理性看待区块链,切实提高风险意识;对发现的违法犯罪线索,可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反映。

推荐阅读
星球精选